为20log(d1/d2),其中d1为距离源点的距离,d2为距离接收点(观测点)的距离。
这个公式的核心就是声压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的规律。
当距离源点越远,声波传播到接收点时就会受到更多的阻力,声压会逐渐衰减,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用这个公式进行声压衰减的计算。
此外,声音衰减还与环境、空气阻尼、气温、湿度等因素有关,但以上公式是最基本的。
1.为:L = 20 log_10(d/d0) + N - 11,其中L为声压级衰减量,d为距离,d0为参考距离,N为各种衰减因素的总和。
2.声压衰减是指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声压(声音强度)的减少。
其中,距离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声源和接收者之间的障碍物、空气吸收、散射和反射等。
3.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比如在声学设计、建筑物构造、通信、地震学和环境监测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掌握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声学知识。
Rw指的是建筑物构件的计权隔声量,Ctr指的是A计权交通噪声的频谱修正量。Rw+Ctr是Rw隔声频率曲线和Ctr频谱曲线叠加的结果。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取值方式。这应该是建筑构件(材料或结构)空气声隔声特性在Ctr频谱修正后的结果。
理解起来挺麻烦,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Rw计权隔声量实际上是存在误差的,而Ctr是用来修正这个误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情况下Rw的值会比较偏高原因了。不过这种修正方式很局限,对交通噪噪声应该比较合理,应用在其他方面应该就不合适了。
我曾经做过燃气锅炉排烟噪声的控制,如果按Rw核算所用结构的隔声量为50,而实际上在烟道上使用的实际隔声量也就20多一点,这是因为交通噪声的贡献频率分布比较均匀,而锅炉排烟噪声主要集中在低频500Hz以下,高于500Hz的部分基本上对最后的计权结果声级影响不大。
这件事告诉我光靠理论的这些东西在实际应用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理论结合实际。
怕你不相信我说的,这个东西要想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去看看《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50121-2005T
1. 是根据需要隔音和阻尼的区域的面积和材料的密度来确定的。
2. 隔音棉主要用于减少声音的传播,其用量计算方法是根据需要隔音的区域的面积来确定。
一般来说,隔音棉的密度越大,隔音效果越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密度。
计算方法可以是将需要隔音的区域的面积乘以所选隔音棉的密度,得到所需的隔音棉的用量。
3. 阻尼片主要用于减少结构振动和噪音的传播,其用量计算方法是根据需要阻尼的区域的面积和阻尼片的厚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阻尼片的厚度越大,阻尼效果越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厚度。
计算方法可以是将需要阻尼的区域的面积乘以所选阻尼片的厚度,得到所需的阻尼片的用量。
4. 值得注意的是,只是初步估算,实际使用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隔音和阻尼效果。
要计算隔音棉和阻尼片的用量,首先需要确定要覆盖的面积。然后,根据所选材料的厚度和密度,可以计算每平方米所需的材料量。
例如,如果隔音棉的厚度为10毫米,密度为20千克/立方米,并且要覆盖100平方米的区域,则需要用隔音棉量=10毫米×20千克/立方米×100平方米=200千克。
同样地,阻尼片的用量计算方法也是一样的。根据材料的厚度和密度计算每平方米所需的材料量,并乘以要覆盖的面积。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隔音棉和阻尼片的用量,确保良好的隔音和阻尼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