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
(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
(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
后现代主义的流派主要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巨变密切相关。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西方社会迅速进入信息时代,大规模的机械复制和数码复制技术使信息迅速膨胀。一方面,图像和影视文化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文学作品通过网络等电子媒介方便地扩散,网络平台为普通人提供了廉价迅捷的作品发表途径,五花八门的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超文本小说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
这些新因素不断挤压着现代主义精英文学的生存空间,日益把文学推向大众化、平民化和娱乐化。文学艺术日渐失去昔日的光环,作家们也不再板着面孔对待读者和文学本身,而是更多地采取一种戏谑、调侃的态度。不仅调侃读者,也调侃文学和文学传统本身。
另外,20世纪后半叶西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也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现代理论家对宏大叙事的消解,对差异和不稳定性的推崇,对本质中心等深度模式的解构和对意识形态的不信任引发了作家们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极端者甚至发展为一种无所谓的虚无主义态度。追求建设性的目标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尽其所能打破传统才是唯一的目的。
后现代主义文艺四个基本审美特征:
1.主体消失。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中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
2.深度消失。现代主义艺术总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
3.历史感消失。历史永远是记忆中的事物,而记忆永远带有记忆主体的感受和体验。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
4.距离消失。在现代主义艺术看来,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它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后现代艺术中,由于主体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仅具有作用于人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
后现代主义的流派:
后现代派”在法国有以萨特、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以尤奈斯库和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以阿兰·罗布-格里耶为代表的新小说派。这些派别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在美国,“后现代派”势力强大,派别繁多。不但有荒诞派戏剧;还有荒诞派小说。此外还有黑色幽默小说、垮掉的一代、存在主义小说、新小说、新“新小说”、超级小说、抽象小说、超现实主义小说等。黑色幽默小说在美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国现代设计时期代表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