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为丰富中国新建筑发展道路方面做了重要贡献,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贝聿铭于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曾获得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擅长在建筑设计作品中使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石头。他的代表性建筑包括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厅、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和苏州新博物馆。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一生都坚持现代建筑的传统。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时尚,不能吸引大众,是几千年的伟大事业,对社会和历史负责。
贝恩专注于混凝土的研究,挖掘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和视觉表现力,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忠实于材料的肌理表达,将混凝土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使螺旋楼梯充满雕塑感。
悉尼歌剧院 埃及金字塔 卢浮宫
典型的直角三角形建筑在三角形,作为稳固的形状,在建筑中早已被频繁利用,从埃及金字塔到中国古代的各类屋顶,都是较常见的建筑形态之一。
但这样棱角分明的形状,通常是以立面的形式出现于建筑中,在平面上,仍然是四平八稳的正四边形被更为广泛采用。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就十分偏爱三角形建筑,他的成名作——建于1978年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由两个三角形建筑构成,很好地呼应了地块和周边建筑、道路、城市轴线的关系,受到公众和专业人士的极高评价,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代表作品。
与上海外滩之间的闹市巷弄里,藏着一栋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过的“纸片楼”,从街角望过去,好似一片“薄如纸片”的墙体。英国《每日邮报》称,这也许是全球“最扁最薄”的建筑。
中国的建筑流派有八大类: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岭南风格、徽派风格、海派风格(上海)、川西民居、川西工笼、书院派。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各有差异,但其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特点。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是古老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建筑产物。千百年来,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大流派建筑,享誉海内外。这些流派大致可以分为八类,分别是:皖派、苏派、闽派、京派、晋派、川派、海派、岭南建筑。今天,且来看看这八大流派,体会中国建筑之美。
(1)新古典主义
采用民族传统的装饰手法,在现代结构、装饰材料、施工工艺、高新技术的建筑内
部空间进行处理和装饰,同时采用陈设艺术手法来进行分割空间,装饰空间的设计,使中国传统的室内样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1959年中国的十大建筑,特别是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设计和民族文化宫的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典雅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为基调的空间形象,都是运用新形式和古典风格结合的新古典主义作品。
(2)新地方主义 当今的建筑室内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建筑所处的地域、自然环
境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使原有的地方色彩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使设计师在创作中更加显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自然的韵味。1982年,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其外部环境和室内设计均具有中国江南园林以及民居的地域文化特征,使人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南方建筑室内设计的高雅和浓厚的文化品味,是新地方主义现代宾馆的典型范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贝聿铭在上海设计的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